2022胃酸過多中醫理論 胃酸過多中醫說法
大家都知道,胃消化食物是靠胃酸,胃酸少了,不能消化食物。那么胃酸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胃酸多了會怎么樣呢?胃酸多也是困擾很多人的一種胃病,可以采取下面的偏方治療,平時注意合理飲食。
1、左金丸
處方:吳茱萸,黃連。
功效:疏肝清熱,制酸止吐。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炎癥、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臨床有胃痛、嘔吐、泛酸等癥。
方解:吳茱萸辛、苦,性熱。有溫中止痛,疏肝理氣,和胃止嘔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痙止痛、抑制胃運動而止嘔止吐、抗潰瘍并抑制胃酸的作用。
黃連苦寒,清胃熱并燥濕,瀉肝、胃之火并解濕熱之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消炎、抑制滲出、抑制幽門螺桿菌、抗潰瘍、調節胃運動、解痙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
兩藥同用,疏肝郁、瀉肝火、清胃中濕熱、降逆止嘔、止痛制酸。吳茱萸辛熱,黃連苦寒,一辛一苦,中醫稱為辛開苦降或辛開苦瀉。而且一寒一熱,寒為主,熱為輔,稱為寒熱反佐,吳茱萸反佐黃連。
加減:胃痛甚者,加陳皮、佛手、白芍等,以加大理氣止痛(解痙)效果;胃熱甚者,選加黃芩、蒲公英、梔子、金銀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以增強清熱抗菌力度;胃酸甚者,可選加高良姜、黃芩。
2.瓦楞湯
處方:煅瓦楞子,元胡,炙甘草。
功效:消痰化瘀,制酸止痛。
主治:各種胃炎、潰瘍病之胃酸過多,表現為燒心或泛酸或嘈雜。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3.姜連湯
處方:干姜、黃連。
功效:辛開苦降,瀉熱消痞。
主治:慢性胃炎、潰瘍、腸炎屬于中焦,寒熱互結者。癥見心下痞滿,泛酸或嘈雜,或腸鳴腹瀉。
方解:黃連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干姜溫脾陽,除里寒。二藥寒熱并用,辛開苦降,共奏平調寒熱、瀉熱消痞、健胃厚腸之功。此對藥是辛開苦降、清熱消痞、調整胃腸功能、消炎解痙制酸止痛的較好對藥。
4.烏貝散
處方:烏賊骨、浙貝母(也有用川貝母)。
功效:消痰散結,制酸止血。
主治:凡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之胃酸過多,癥見燒心或泛酸,或嘈雜,不論寒熱均可用之。
5.烏楞湯
處方:烏賊骨、煅瓦楞子。
功效:散結消痰,制酸止血。
主治:胃病胃酸過多者,不論寒熱皆可用。
方解:二藥均含大量的碳酸鈣,為堿性藥物。故能中和胃酸,有較強的制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