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所謂的懶和拖延癥是情緒引起的嗎 拖延癥和懶的區別
從詞義來分析,“拖延癥”指的是后果消極、本可避免的推遲行為;而“懶”則是個生活化的詞。與拖延癥有關的因素一般為信心不足、動力缺失、沖動分心和回報遙遠,而與懶惰有關的因素一般為懈怠、好逸惡勞、缺乏行動的欲望等,主要是原動力上面的缺乏,而非心理層面原因。
從懶惰的根本原因來看,因為缺乏原動力而推遲做某事,不一定是拖延,有時反而是一種自我保護。但當這件事不得不做、及時做更有利時,“懶”造成的推遲才能算是拖延。這么說來,處于“懶惰”狀態的人們可能是自得其樂的,而并非產生消極情緒。
另外,從拖延的原因來看,它絕不限于“懶”,情緒問題、分心問題以及延遲問題(即:回報遙遠),都可能引發拖延。所以直接給自己或別人貼上這兩個標簽,都是太武斷的。
這些人愿意相信自己擁有特殊才能或“非凡”潛力,但私底下,卻很害怕自己并非如此。他們不敢拼盡全力,怯于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并非想象中那么聰明,那么有才,那么特別。他們也會做事拖拉。他們不尋求所需的精神治療,那樣就可以將自己的不成功歸咎于焦慮。他們濫用藥物、酗酒,這樣就可以怪罪于宿醉和失眠。他們接受任務卻又未能付諸實踐。諷刺的是,他們畏懼失敗,最后反而阻礙了自己成功。他們的自尊心雖一時間受到保護,但長遠來看,他們錯失目標,最終在后悔和失敗感中過活。
膽怯
膽小,處理問題膽怯,做事毛手毛腳,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十足的把握,每做一件事都害怕影響工作,為別人帶來麻煩……各種各樣的擔心最終延誤了工作。在受到上級或同事的催促、指責后,心中更會感到焦慮, 愈發害怕工作失誤,于是更想逃避,導致拖延癥越來越嚴重。
缺乏干勁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工作干勁不足,不愿意花大力氣去做事,感覺都是再做無用功,每當被分配任務,心里面會不由自主地反感,于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對自己撒謊
拖拉的人面對工作,會充滿幻想,覺得“明天更適合做”或“等有壓力會做更好”,如此不進行實際行動,白白浪費時間。
執行力差
領導交代的工作任務,總是不去執行,被一拖再拖,實在是不能拖的時候就隨便應付下交差。
拖延癥是一種心理問題,而常常與懶惰聯系在一起,分不清自己到底屬于哪個范疇。簡單來說,拖延癥與懶惰有一定的交集,但并不是指懶惰。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拖延癥的癥狀,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做,保護著我們的身體才是最好的,避免一些拖延癥的癥狀傷害著我們的身體,如果出現了一些懶惰的現象,及時的改善,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