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濕邪體質怎樣調理 寒濕體質怎樣調理
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調理自己的身體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你知道中藥如何調理濕寒體質嗎?知道中醫養生嗎?濕寒體質是什么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相信的介紹下。
關于中醫養生,真的是博大精深。而下面我們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中藥如何調理濕寒體質,如果你是這種體質,不妨來看看。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是陰陽失衡。寒體性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具體表現: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不常喝水不會覺得口渴,常覺得精神虛弱且容易疲勞,臉色蒼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風、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吃熱食、常腹瀉、常小便且顏色淡,月經常遲來,血塊多,舌頭顏色為淡紅色。
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
用山藥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濕寒之邪消失。
面對濕寒體質又該怎么調理呢?
注意保暖
濕寒體質的人平時很怕冷,所以要注意保暖。免得寒氣入體,加重癥狀。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要注意。而且夏天雨水多,要避免淋雨,加重體內的濕氣。
補充氣血
濕寒體質——寒即血液循環差,濕則是體內的水分過多,無法正常代謝。只有體內的血液充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消除體內的寒氣。濕寒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濕寒,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不過補氣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
運動
運動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濕寒的作用。
適當的出汗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后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后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一定的祛寒的效果。
飲食驅寒
可以經常吃一些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最好不要食用冷飲。但若是體內濕氣重,這種濕寒體質的調理辦法以祛濕為主,不妨多喝茶。具體方法是:取茶一小包,沖入170ML開水,等待3~5分鐘后飲用,剩1/3時續水,可連續沖泡2~3次。
熱療去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后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濕寒引發的各類疾病。
濕寒體質的人,日常生活還要注意防止濕寒入侵,不要淋雨,洗頭后要及時把頭發吹干,冬天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手腳和腰腹不能受凍。一旦發現自己是濕寒體質就要及時進行調理,以免加重癥狀。
日常飲食
因地制宜
冬天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它;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里,中樞神經會把冷的信息傳遞到脊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癥狀。
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聚集體內。
當然,寒性體質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自行選配。
少吃寒涼的食物,運動鍛煉,增強自己的體質.大棗,山楂,櫻桃,石榴,荔枝,青果,榴蓮,木瓜,橘,柑,白果等都屬于溫熱性水果。
這些是祛濕的食物:玉米,高梁,苡仁,扁豆,水芹,洋蔥,馬齒莧,鯽魚。
自我鑒定
上廁所時有殘尿感,尿量很少。
排尿困難,下腹部有抵抗感。
體力衰弱,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工作和家務。
身體寒冷。
到了秋天、冬天就冷得睡不著。
下肢特別寒冷。
易上火、頭暈、口渴。
一到傍晚,腳就有些腫脹。
長時間站立后,腳部感覺像木頭一樣。
時常有疲勞、倦怠感。腰痛。
晚上常往廁所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中藥如何調理濕寒體質的相關內容,相信大家之前也都知道中醫養生的好處,而今天,我們像大家介紹了濕寒體質是什么以及中藥調理這種體質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這樣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