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關節炎 潰瘍性結腸炎會引起關節疼痛嗎
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是關節炎的一種,但是卻很少有人了解知道它,經常與潰瘍、結腸炎等等疾病相混淆,不利于及早的發現病情,進行治療。那么,什么是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呢?
概述
“腸病性關節炎”(enteropathicarthritis)是指與Crohn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的關節病。這些病變是由腸管的臨床和組織學炎癥、腸通透性改變和外周與中軸性關節炎癥等聯系在一起鶒的約20%病例有外周關節炎,10%~15%病人有中軸關節炎。外周關節病更多見于有腸外證候(如結節性紅斑)的人。男女發生率相等。任何年齡皆可受累,但成人的關節炎一般是在腸管已有炎癥切實發生后出現的兒童情況則與此相反。有時起病前先有低燒、疼痛性口腔潰瘍眼與皮膚證候(如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或起止點炎。少數病人可以原因不明性高熱、貧血或體重減輕出現。外周關節炎表現為非侵蝕性、非對稱性少或單關節炎累及膝、踝、肘等大關節。關節病最初可為游走性,常與腸內炎癥平行故控制結腸炎的措施,外周關節炎亦可受惠。病情轉為慢性的外周關節炎,可能誤診為血清陰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特別是以對稱關節病出現或腸管炎癥已趨靜止時。與此相反,中軸骨病可能先于或與結腸炎同時出現,男子更為常見。中軸關節病無論在臨床還是放射線像上都與關節強硬性脊椎炎無異骶髂關節炎和脊椎炎病程與腸內炎癥活動性無關雖然尚未發現HLA-B27與結腸炎性外周關節炎有何相關性但脊椎炎性結腸炎病人中,約50%有HLA-B27。因此HLA-B27-關節強硬性脊椎炎時應考慮炎癥性腸病。各種脊椎關節病時,如由回腸結腸鏡檢查發現亞臨床性腸管炎癥,也是對腸炎和關節炎相關性的支持。檢查時常能發現“急性”結腸炎(類似細菌性腸炎)或“慢性”結腸炎(類似慢性特發性炎癥性腸病)的組織學征象。急性腸炎改變常見于痢疾后反應性關節炎病人,慢性損害則更多見于關節強硬性脊椎炎和最終診斷為腸病性關節炎的病例健康搜索。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鶒的慢性病,病變主要在結腸黏膜,以潰瘍為主,多累及遠端結腸。主要癥狀有腹痛,腹瀉,便中帶血、帶膿和黏液。病程較長病情輕重不一,有緩解和反復發作的傾向。本病由Wilks(1859)首先描述此后對它的認識也不斷提高。過去一直認為本病只發生在歐洲和北美洲,現在發現南美和中美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報告。在20世紀30年代,Crohn發現節段性腸炎,初步將潰瘍性結腸炎與小腸肉芽腫性疾病加以澄清。這兩種疾病有不同的病理特征,累及的器官系統也有所不同,在病理上和解剖部位上有明顯重疊現象健康搜索兩種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致病原因只是由于組織對有害因子反應不同而引起兩種不同表現老年人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發病率有增高。孕婦潰瘍性結腸炎;國外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高峰期在20~35歲,與生育旺期相一致。因此,研究孕婦潰瘍性結腸炎對受孕孕婦及胎兒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小兒潰瘍性結腸炎與成年患者相比,小兒具有某些不同的臨床特點。
流行病學: 潰瘍性結腸炎在歐美發病率較高,一般為3/10萬~7/10萬人,據報道,白種人較其他人種高2~4倍,黑人發病僅為白人的1/5。我國發病率較低,近年報道有增多趨勢,但尚無明確統計。湖南醫科大學二附院報告本病占慢性腹瀉的1.6%;華東醫院在2600例纖維結腸鏡檢中檢出率為4.54%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30~50歲為高峰。
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不利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應該正確認識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這種疾病,做好預防,防止患潰瘍性結腸炎性關節炎,避免給我們的健康生活帶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