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潰瘍性結腸炎最佳治療方法 腸潰瘍最怕三種水果
一般認為炎癥性腸病是癌前病變的一種癥狀,而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就是潰瘍性結腸炎是直腸、結腸癌的癌前病變。所以由此可見,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排除有癌變的可能的,具體當然得看患者的病情,而且癌變也不是說變就變的,所以患者也不必過于擔心。
當患者長期持續或反復出現癥狀,尤其出現腸梗阻的表現,常預示可能癌變。這時就要特別注意了,可根據病變的肉形態。息肉,組織學特征等方面來判斷,所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預防惡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
腹瀉,為主要的癥狀,也是常見的首先癥,常反復發作或持續不愈,輕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糞便性狀個體差異極大,軟便,稀糊狀,純粘液便不一,但便質粘液膿血便多見,有的表現為痢疾樣膿血便。常見晨間泄瀉及餐后瀉。個別病人早期呈腹瀉與便秘交替。
續隱痛者也不少見,輕型可無腹痛。
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癥狀之一,輕者血混在便中,附于表面,重者鮮血下流,以至休克。
里急后重:是直腸炎的主要癥狀,本病常見。
消化不良:為非特異性癥狀,主要有厭食、上腹部飽脹感、惡心、嘔吐、噯氣等。
潰瘍性結腸炎是怎么引起的
精神神經因素:本病患者的病情復發或惡化,每與精神緊張、內心沖突和焦慮不安等情緒變化有關,因此身心因素在本病的起始和延續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現在一般認為此為誘因,是一種通過植物神經中介作用而產生的結腸的分泌、血管和運動反應失常,每使此病促發或加重惡化。
溶菌酶學說:溶菌酶是一種溶解粘液的酶,其濃度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中大量增加,而在痊愈時降低,故認為此酶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體內過渡形成,使結腸失去粘液保護作用,而形成了便于細胞侵襲的局部環境。
遺傳因素:歐美的家族發病率和種族間發病率有明顯的差異,以及本病與某些HLA的關聯性,均支持和遺傳因素有關。總之,上述有關因素中,任何一種單濁存在都不足以致病,也不能使病情病勢急轉多變,因此目前認為本病是受到免疫遺傳影響的宿主反應及外源性刺激交互作用而發生的多因素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禁忌
1、慎食海鮮
海產品中的蛋白質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蛋白質,某些海鮮中的異種蛋白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癥反應,所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定要慎食海鮮。疾病活動期也不建議喝牛奶及乳制品。
2、禁食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禁食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食生蔥、生姜、大蒜等。也不要食用過冷的食物,夏季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
3、禁食油膩食物
潰瘍性結腸炎的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腹瀉時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各種菜肴應盡量少油。肉類可制成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形式食用,蛋類可制成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