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學睡眠與頸椎健康 如何做到科學睡眠遠離頸椎病
如果人的壽命有90歲,那么我們將會有30年的時間在床上渡過,睡眠是為了為我們恢復體力和精力,而頸椎病患者卻越睡越累,苦不堪言。我們要積極鍛煉身體,科學預防不良的生活方式,遠離頸椎病。
俗語有云:“高枕無憂”,但從醫學角度來說,這是違反生理學和病理學理論的。長期高枕等于夜間屈頸低頭,會改變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枕頭太高的話,亦會使韌帶、肌腱處于緊張狀態,附近的肌肉長期疲勞,頸椎長時間不向前正常彎曲,反而伸直甚至向后突,呈現反張畸形,致使椎體移位,可導致頸椎病患頭暈目眩、頸痛、肩臂酸脹、麻痹......等頸椎諸多不適。相反,如果枕頭過低的話,仰臥時過度后仰,頸椎前凸曲度加大,體前方的肌肉與前縱韌帶易因張力加大而出現疲勞,引起慢性損傷。低枕還會致使供血不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而鼻黏膜很敏感,腫脹后便會影響呼吸。
那么,枕頭究竟該多高才合適呢?我國古代醫書曾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也就是說,寢具的高度以仰臥時頭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好,即仰臥時枕高一拳,側臥時枕高一拳半(以自己的拳頭為準)。
頸椎病是常見病、多發病,過去頸椎病多發的年齡多為40至60歲,近幾年頸椎病明顯趨向低齡化,20歲左右的年輕人被確診為頸椎病的不在少數;據統計,在醫院骨科就診的病人有是受頸椎病、腰椎病困擾。
根據臨床表現,醫學上通常將頸椎病分為六類,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性椎病。臨床顯示,其中四類頸椎病屬于多發類型。
神經根型,占百分之七十八,發病率最高。主要表現是表現感覺障礙,活動不靈活等,脊髓型約15%病人占有率,交感神經型約占5%。以及占百分之二的椎動脈型。4種類型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