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霍亂甲類傳染病 作為甲類傳染病的霍亂進行
傳染病的防治是一項全民參與的重大行動,這直接關系到我們全民的健康問題,對于傳染病的防治,我們首先要學會正確鑒別傳染病和普通病之間的區別。普通病和傳染病在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對于兩種疾病的診斷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傳染病呢!傳染病和一般疾病的區別主要在那幾個方面呢?對于傳染病我們又該怎么和遺傳病與普通病鑒別開來呢!
那什么是傳染病呢?傳染病就是通過病原體感染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傳染給他人的疾病。因此,有一定的傳染性。那么作為傳染病具有什么要求呢!傳染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傳染流行: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傳染病史怎么分類的呢?傳染病分為三類,即甲類、乙類、丙類共三十七種傳染病。
預防傳染病我們該怎么做呢?阻斷其中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我們就可以控制傳染病的流傳。
1控制傳染源。我們可以隔離和治療患者;
2切斷傳播途徑。傳播途徑不同,采取措施不同;
3保護易感人群。接種疫苗和注意健康生活方式。
常見的傳染病有鼠疫、霍亂、流行性感冒、結核病、艾滋病、水痘、細菌性痢疾、感染性腹瀉等。
對于霍亂我們該注意什么呢?該怎么和其他的疾病區別呢?
一、概述
霍亂( cholera)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由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傳播。臨床上以起病急驟、劇烈瀉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樣腸內容物、脫水、肌痙攣少尿和無尿為特征。嚴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癥或酸中毒而死亡。在醫療水平低下和治療措施不力的情況下,病死率甚高。
二、疾病分類
根據臨床表現常可將霍亂患者分為典型病例(中、重型)、非典型病例(輕型)及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亂),分述如下。
1、典型病例(中、重型):有典型的腹瀉和嘔吐癥狀,其中中型霍亂患者腹瀉每日達10~20次,為水樣或“米泔水”樣便,量多,有明顯失水體征。血壓下降,收縮壓在70~90mmHg,尿量減少,24小時尿量500ml以下。重型患者除有典型腹瀉(20次/天以上)和嘔吐癥狀外,存在嚴重失水,因而出現循環衰竭。表現為脈搏細速或不能觸及,血壓明顯下降,收縮壓低于70mmHg或不能測出。24小時尿量50ml以下。
2、非典型病例(輕型):起病緩慢,腹瀉每日不超過10次,為稀便或稀水樣便,一般不伴嘔吐,持續腹瀉3~5天后恢復。無明顯脫水表現。
3、中毒型病例(干性霍亂):其特點是起病很急,尚未見瀉吐即已死于循環衰竭,故又稱“干性霍亂”。霍亂病程不長,輕型無并發癥者,平均3~7日內恢復,個別病例腹瀉可持續1周左右,并發尿毒癥者恢復期可延至2周以上。
三、疾病癥狀
除少數病人有短暫(1~2日)的前驅癥狀表現為頭昏、疲倦、腹脹和輕度腹瀉外,為突然起病,病情輕重不一,輕型占有相當數量(埃托型約有75%的隱性感染者和18%的輕型病例)。
1、潛伏期
絕大多數為1~2日,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6日。
2、瀉吐期
大多數病例突起劇烈腹瀉,繼而嘔吐,個別病例先吐后瀉。腹瀉為無痛性,亦無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可自數次至十數次,甚至頻頻不可計數。大便性質初為色稀水便,量多,轉而變為米泔水樣。少數病例出現血水樣便。嘔吐為噴射狀,次數不多,也漸呈米泔水樣,部分病例伴有惡心。肛溫可達37. 2℃~38.5℃。此期持續數小時,多不超過2日。有O139弧菌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癥/敗血癥的報道,尚未能排除是否偶然現象。
3、脫水虛脫期
由于嚴重瀉吐引起水及電解質喪失,可產生以下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神態不安,表情恐慌或淡漠,眼窩深陷,聲音嘶啞,口渴,唇舌極干,皮膚皺縮、濕冷且彈性消失,指紋皺癟,腹下陷呈舟狀,體表溫度下降。
2、循環衰竭:由于中度或重度脫水,血容量顯著下降及血液極度濃縮,因而導致循環衰竭。患者極度軟弱無力,神志不清,血壓下降,脈搏細弱而速,心音弱且心率快,嚴重患者脈搏消失,血壓不能測出,呼吸淺促,皮膚口唇黏膜發紺。血液檢查可有紅細胞、血紅蛋白、血漿蛋白及血漿比重等的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由于脫水及循環衰竭,使腎血流量減少及腎小球濾過壓下降,因而出現少尿或無尿,尿比重增高(1.020以上)。如每日尿量少于400ml,則體內有機酸及氮素產物排泄受到障礙,因而血液中尿素氮或非蛋白氮、肌酐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下降,產生腎前性高氮質血癥。
3、電解質平衡紊亂及代謝性酸中毒:嚴重瀉吐丟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后,可產生血液電解質的嚴重喪失。患者糞便中鈉及氯離子的濃度稍低于血漿,而鉀及碳酸氫根離子則高于血漿,但糞便中陽離子的總和及陰離子總和與血漿相等,故脫水性質屬等滲性。在輸液前,由于血液濃縮,測定患者血漿鈉、鉀、氯的離子濃度常表現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鉀離子甚至可以升高,但實際上患者體內缺鈉缺鉀已很嚴重,如治療中繼續輸入不含電解質的溶液,則可立即使血液稀釋產生低血鈉及低血鉀癥。缺鈉可引起肌肉痙攣(以腓腸肌及腹直肌最常見)、低血壓、脈壓小、脈搏微弱。缺鉀可引起低鉀綜合征,表現為全身肌肉張力減低,甚至肌肉麻痹,肌腱反射消失,鼓腸,心動過速,心音減弱,心律不齊,心電圖異常(Q-T時限延長,T波平坦或倒置,出現U波等),缺鉀還可引起腎臟損害。由于碳酸氫根離子的大量喪失,產生代謝性酸中毒。尿少及循環衰竭又可使酸中毒加重。嚴重酸中毒時可出現神志不清,呼吸深長,血壓下降[5]。
4、反應期及恢復期
脫水糾正后,大多數病人癥狀消失,逐漸恢復正常,病程平均3~7日,少數可長達10日以上(多為老年患者或有嚴重合并癥者)。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熱性反應,以兒童為多,這可能是由于循環改善后大量腸毒素吸收所致。體溫可升高至38~39℃,一般持續1~3日后自行消退。
霍亂由于流傳性大,曾在世界大范圍引起過恐慌。自1817年以來曾發生過6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及我國。對于霍亂的預防我們要做的就是從三大途徑來對的控制來控制霍亂的傳播。加強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從而遠離易感人群。對于霍亂我們必須加強認識。認識到霍亂傳播的嚴重性,我們要控制傳播源就是要正確認識隔離和治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