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兒童情緒行為障礙的表現 兒童情緒障礙包括哪些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障礙。而兒童是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時期,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兒童的成長。兒童情緒障礙是很多兒童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那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家長做一些必要的措施,這樣才可以保證兒童的健康成長,那么兒童情緒障礙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1、分離性焦慮障礙(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為與其親人離別時出現過份地焦慮驚恐不安,耽心親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們一去不復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學,如送患兒去上學,就訴說頭痛、腹痛等。檢查又無異常體征。
2、兒童期恐怖性障礙(phobia disorder of childhood)是指兒童對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觀事物或處境產生過分的恐懼,而且持續強烈的恐怖情緒反應超過了實際情況所存在的危險程度,雖然安慰解釋,仍不有清除恐懼,甚至回避、退縮而影響日常活動。當驚恐時可伴有臉色蒼白、心悸、出汗、尿頻、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經癥狀。
另有一類兒童主要表現對學校的恐怖,強烈拒絕上學,長期曠課,對上學表現明顯的焦慮和恐懼,并常訴述自己有病,但查不出其疾病所在,而在家可以學習,亦無其他不良行為的表現,這種現象稱為學校恐怖癥(school phobia)。常見于學齡兒童,女孩較男孩為多見。學校恐怖癥的原因,可能由于對學校有關事物的恐懼、學業上的失敗、對學習的厭倦、或害怕與母親分離等有關。
3、社交敏感性障礙(social sensitivity disorder)大多見于5~7歲兒童,主要表現與周圍環境接觸時,反復出現過分的敏感、緊張恐懼、膽怯、害羞、退縮,因而不愿到陌生環境,害怕與母親分離等有關。
4、兒童強迫癥(child obsession )較為常見,表現反復的、刻板的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如過分反復洗手、反復檢查自己行為、無意義的計數、排列順序、反復回憶自己剛做完的事或考慮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患兒自知這些思想和動作是不必要的、無意義的,但自己無法克制。
5、兒童癔癥(child hysteria)常見于少年兒童,女性較男性為多見。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當、父母對孩子過分縱愛和保護都易使兒童發生癔癥。文化程序及家庭經濟水平低、或地方風俗迷信影響的兒童也易發生癔癥。臨床發作形式的類型與成人基本相同,一類是軀體形式障礙,是指表現為非器質性的運動、感覺或植物神經癥狀,稱為轉換性反應;另一類為分離性反應,表現為發作性意識朦朧、情感爆發、行為異常等,發作間期正常。隨著年齡增長,發作表現遂與成年癔癥相近似。
從上述談到的五點中,相信大家對兒童時期的情緒障礙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每位家長都應該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發現孩子發生情緒障礙時,一定要積極的引導,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這樣才可以確認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家庭更加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