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不屬于冠心病致病因素是 冠心病最主要促發因素是
人上了歲數之后,總有那么些疾病會纏上身,比如說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等。這會引發很多人的思考:為什么這些疾病大多會在年齡偏大的人群上體現?這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嗎?我們有沒有方法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呢?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易引發冠心病的十大因素。
1.年齡: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49歲以后進展較快,心肌梗塞與冠心病猝死的發病與年齡成正比。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2.性別:在美國多種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據1979年的統計資料,35~44歲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在我國,男女比例約為2:1。但女性絕經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則升高,此時,女性冠心病發病率明顯上升,有資料表明,60歲以后,女性發病率大于男性。
3.職業:腦力勞動者大于體力勞動者,經常有緊迫感的工作較易患病。
4.飲食:常進食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膽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時,食量大也易患本病,世界第一肥胖國——德國的研究人員認為,“吃的胖就是因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發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飲食攝入外,也必須重視控制食量。
5.血脂:由于遺傳因素,或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質代謝紊亂而致血脂異常。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易患本病。
6.血壓: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升高所致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見者為冠狀動脈和腦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7.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者與不吸煙者比較,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與每日吸煙的支數成正比。
8.肥胖:超標準體重的肥胖者(超重10%為輕、20%為中、30%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體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認為,應該重視研究評價體重的方法。不能單看體重指數,而應測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資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這一事實已被公認。有資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發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遺傳:家族中有在年輕時易患本病者,其近親患病的機會可5倍于無這種情況的家族。
由此可見,冠心病與年齡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年齡偏大的人確實容易患冠心病。其實,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完全可以采取一些積極的方法來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積累,這樣才能養成養成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