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便秘的病理關鍵是 動物腸便秘的病理變化
便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便秘往往是一些疾病的早起臨床癥狀,不同疾病引起的便秘其具體臨床表現都有所不同,這里就來對不同便秘的病理機制來進行一些簡單解釋。
(一)發病原因
(1)器質性病變:
1.急性便秘
肛門、直腸附近疼痛性病變:肛裂、肛瘺、肛門周圍膿腫、直腸炎或直腸潰瘍、巨大內痔或內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結腸梗阻性病變:腸扭轉、腸粘連、腸套疊、腸寄生蟲病、腸腫瘤、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腸道運動反射性抑制:即腸道的正常蠕動功能顯著減弱,可見于內臟炎癥性疾病,如闌尾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腹膜炎、急性繼發性巨結腸等。
2.慢性便秘
慢性結腸梗阻:如結腸狹窄,良性或惡性大腸腫瘤、大網膜粘連綜合征、先天性巨結;腸道外病變壓迫,尤其是直腸、乙狀結腸外病變壓迫,例如盆腔腫瘤、卵巢囊腫、前列腺腫瘤、腹腔內巨大腫瘤或腫塊、腹水等均可壓迫腸道。腦與脊髓病變:如脊髓炎、各型腦炎、腦腫瘤等,可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發生障礙,而致便秘;慢性鉛、砷、汞與磷等中毒;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
功能性便秘與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IBS):腹肌、肛門部肌肉或結腸平滑肌及肌間神經叢功能障礙,直腸擴張、收縮的排便反射遲鈍或消失。
(2)其他:
服用某些藥物:服用氫氧化鋁、阿托品、土霉素及堿式碳酸鉍(次碳酸鉍)、硫糖鋁等藥物后;生活規律及環境突然改變:如出差、旅行、工作緊張等;精神打擊、心理創傷等;脊柱外傷、手術麻醉皆可引起急性便秘。
(二)發病機制
食物在空、回腸經消化吸收后,余下的不能再度吸收的食糜殘渣隨腸蠕動由小腸排至結腸,結腸黏膜再進一步吸收水分及電解質,糞便一般在橫結腸內逐步形成,最后運送達乙狀結腸、直腸。直腸黏膜受到糞便充盈擴張的機械性刺激,產生感覺沖動,沖動經盆腔神經、腰骶脊髓傳入大腦皮質,再經傳出神經將沖動傳至直腸,使直腸肌發生收縮,肛門括約肌松弛,緊接著腹肌與膈肌同時收縮使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以上即是正常的排便反射過程。如果這一排便反射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時均可導致便秘。以下因素都是發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1.攝入的食物或水分過少,使腸內的食糜殘渣或糞便的量亦少,不足以刺激結腸的正常蠕動。
2.腸道的蠕動減弱或腸道肌肉張力減低。
3.腸腔有狹窄或梗阻存在,使正常的腸蠕動受阻,導致糞便不能下排,例如腸梗阻或左半結腸癌。
4.排便反射過程中任何環節有障礙或病變時均可發生便秘,例如直腸黏膜機械性刺激的感覺減弱,盆腔神經、腰骶脊髓神經病變,肛門括約肌痙攣、腹肌及膈肌收縮運動減弱等。
便秘的病理病因原因較多,不同的具體便秘表現常對應不同的病理機制,了解掌握一些病理機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具體便秘表現所代表的疾病情況,有助于臨床上做出診斷,從而便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