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寶寶積食發燒怎么推拿退燒圖解 感冒發燒和積食發燒的區別
我們經常說寶寶反復感冒、發燒就是體質差,身體不好。寶寶每一次積食都是對脾胃的赤裸裸傷害,長時間積食會對脾胃產生嚴重損害。那么積食發燒和感冒發燒又該如何區分與應對呢?
嬰兒積食發燒與感冒發燒癥狀有哪些不同?
積食發燒重要和口腔腸胃等消化器官相關癥狀明顯:
1.不想吃飯,肚子漲。摸上去有點硬,也不愿意讓你摸,會哭鬧2.口中異味,舌苔紅厚。風寒發燒舌苔多是白色,偏薄。風熱感冒舌苔多呈黃色或淡黃色,也是偏薄。而積食化熱,舌苔不僅紅,也會變黃,而且還很厚膩。3.大便不調,睡臥不寧。便秘或腹瀉,都屬于大便不調,甚至伴有酸臭味或不消化的顆類。4.還有嘔吐酸臭或不消化的顆類,手足心熱等等。
感冒發燒主要和上呼吸道器官癥狀明顯:
流鼻涕,鼻塞,嗓子紅腫疼痛,咳嗽等等。
不論是什么發燒護理是關鍵:多喝水,大便通暢,飲食清淡好消化,不吃一定不要強喂,積食發燒空一空腸胃效果會更好。如果是積食發燒,以后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均衡,不要大魚大肉,不吃煎炸,甜食,不要吃得過飽,不要強喂。
有一種簡單的判斷孩子是感冒發燒還是積食發燒的方法:我們可以摸摸孩子的肚子和后背。如果后背比肚子熱,就是感冒發燒;如果是肚子比后背熱,就是積食引起的發燒。
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這個情況大都出現飯量比較大的男寶寶身上。在發燒之前,孩子食欲非常好,吃多了,舌苔厚膩,沒有明顯的嗓子紅腫,咳嗽,感冒等癥狀。積食發燒之后會有嘔吐或腹脹等不良癥狀。
而感冒發燒則分為風寒與風熱發燒。風寒發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嚨發癢。治療時可采用疏風溫內散寒之法,也可以用生姜紅糖水來治療。風熱發燒則會伴有咽紅腫痛,流黃涕,舌紅等癥狀,治療時可喝一些淡姜水,若有痰癥,則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配合一些其他的治療。
具體表現就是:1、寶寶容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2,食量變大(有的寶寶表現是食量減少)3、有一側臉蛋發紅發燙(特別是晚上)4、舌苔變厚,有點發黃 5、有口氣,有異味,6、指甲附近有肉刺,最后我給用的小兒華積口服液一周左右恢復正常,小兒積食一般需要時間長才能好。